3月18日,在非洲“陶瓷海岸”肯尼亞卡賈多的一家工廠響起了熱鬧的鞭炮聲,這一富有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標志著科達(肯尼亞)陶瓷有限公司二期項目正式投產運營,二期項目的投產后,科達(肯尼亞)陶瓷總產能提升至6萬平方米/天,成為東非最大的陶瓷廠,旗下品牌“Twyford”瓷磚每天都被源源不斷地送進肯尼亞的千家萬戶。
科達(肯尼亞)陶瓷成功的背后,正是以廣東科達潔能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國內陶瓷裝備制造企業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積極“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的縮影,從傳統的單一產品出口到海外投資建廠,建陶產業在“國際化”中打開發展新空間。
引進來??技術創新引領陶機裝備制造
從1992年科達五金機械廠起步,科達潔能走了一條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跨越發展之路。富有創新基因的科達潔能從簡單的陶瓷磨邊機起家,不斷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攻堅克難,一舉實現“陶機裝備國產化”。
2002年的成功上市,使科達進入快速發展期,完成大噸位KD7800壓機、大規格陶瓷薄板生產線等陶機設備的研制,科達不斷引領建陶裝備制造的技術潮流,實現了中國陶瓷機械從“抄”到“超”的飛躍?七_潔能董事長邊程以一組數據有力說明科達在陶機界的江湖地位:科達+恒力泰的壓機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90%,在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三分之二,科達深加工設備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超過70%,科達+卓力泰的原料設備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四分之一。“科達去年完成陶瓷機械總銷值7億美元,賣了500臺壓機、150條窯爐、200條拋光線。”
在占領傳統業務制高點的同時,科達潔能順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求,主動承擔行業節能減排重任,2014年科達正式更名為廣東科達潔能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科達潔能與江蘇科行環?萍加邢薰具M行整合重組,開啟“前端清潔能源+過程清潔生產+末端治理”環保治理模式,形成了建材機械、潔能環保、鋰電材料三大業務板塊。
邊程表示,未來科達潔能將緊緊圍繞“讓幸福更久遠——為節能減排提供裝備與服務”的企業使命,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鞏固國內市場的同時大力進軍海外市場,推動傳統制造業向“國際化、服務化、信息化、年輕化”轉型。
走出去??投資“一帶一路”新興市場
作為建陶制造大國,中國瓷磚、瓷板等產能位居世界首位,但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上升,以及環保監管壓力增加和國內消費市場飽和等內外因素的制約,建陶產業發展急需拓展新的空間,開拓海外市場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與此同時,多年快速發展的建陶產業在技術裝備、產品研發、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積累,已具備走出去的基礎和條件。
早在2002年,科達首條海外陶瓷整線工程就已出口越南,開啟了中國陶機裝備出海的新紀元。借助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政策東風,科達潔能“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去年,科達實現海外收入20.4億元,同比增長59.2%,最大噸位纏繞式壓機KD16008在印度企業順利投產,數字智能拋光線出口唯美美國工廠,科達(坦桑尼亞)陶瓷有限公司K1窯順利投產。
“以印度市場為例,去年科達潔能共向印度市場供應了102臺壓機、48條拋光線、50條窯爐,在印度總銷值達到1億美元,占到科達總銷值的1/7,印度已成為科達在海外的最大市場。”邊程表示,“科達第一臺KD16008壓機、首條3.85米內寬拋釉磚窯爐均首次應用于印度市場,第二臺壓機也準備投入生產。”
與此同時,海外投資建廠在非洲實現新突破,2016年科達首個海外投資項目,科達(肯尼亞)陶瓷工廠一期項目創造了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盈利的速度。加納、坦桑尼亞、塞內加爾等合資項目陸續開建,科達海外生產基地的布局不斷擴大。
對此,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理事長杜同和高度評價,面對國家經濟發展新常態,特別是陶瓷行業產能過剩,勞動要素成本增加,環保壓力加大,以及國外的出口壁壘,更需要像科達這樣的企業來引領來推動,不斷創新進行結構調整,同時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加強產能合作。
聯起來??協作打造海外建陶產業園區
在建陶企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中,從出口產品到投資建廠,再到建設并運營海外產業園區為載體的境外投資合作等,“走出去”層次正不斷提升。
除了打造品牌、出口產品與生產裝備,中國建陶行業國際化另一個特點是國外投資設廠增多。前幾年,國內建陶企業海外設廠的思路是單個陶企、獨立運營。但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小打小鬧的生產布局已經無法滿足企業和行業的需求,因此品牌陶企、裝備制造企業及海外本土化集團企業集產業鏈優勢的聯合投資,從“單打獨斗”到“聯手出海”,成為建陶行業國際化的新路徑。
邊程透露,科達正在與新中源等四家企業開展合作,計劃在菲律賓投資建設中菲建材產業園區,以建筑陶瓷生產基地項目為落腳點,充分利用中國建材行業的先進生產技術并發揮菲律賓的國際貿易區位優勢。四家企業將聯合投資,優勢互補,充分發揮各自在品牌、生產、設備、銷售等各個環節的獨特優勢;除了生產新中源品牌產品外,還將接受中國其他建陶企業的OEM訂單。
據了解,中菲建筑陶瓷生產基地計劃在今年內開工,科達潔能將承擔16條生產線的建設工作,一期4條線計劃在今年底前投產,而在未來,菲律賓園區的陶瓷生產產能將達到1億平方米。
■對話
科達潔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邊程:
“國際化”打開企業發展新空間
筆者:科達潔能“走出去”首站為什么會選擇非洲?
邊程:我們這兩年“走出去”,最大的感受就是穿越,海外發展中國家市場的廣闊,猶如穿越回到三四十年前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非洲一些國家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相當于我們改革開放初期的水平,要進一步改善居住的條件,就要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市場需求空間很大,這對于中國的建材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利好。“走出去”打開了企業發展的新空間:2014年,我們出口占比只有18%,2015年上升到33%,2016年就超過了40%,去年企業出口同比增長了59%以上。不斷上升的數字印證了科達“走出去”的路子是對的。
筆者:作為科達首個海外投資項目,科達(肯尼亞)陶瓷工廠一期項目創造了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盈利的速度,科達是如何做到的?
邊程:肯尼亞項目一期從動工到投產,只花了8個月時間,關鍵在我們有好伙伴、好模式,即以“與優勢海外合作伙伴合資建廠+整線銷售+技術工藝服務”的新模式,快速打開海外市場,就是科達潔能負責“制式輸出”,與海外市場的管理服務團隊合作,兩者實現互補。作為海外市場的合作方廣州森大在非洲包括肯尼亞、加納、坦桑尼亞等地都有分公司,銷售網絡更是遍布非洲地區的3000多個網點,在非洲市場擁有一定的知名度。通過這一模式,我們不僅出口了裝備,也向產業鏈下游延伸。
筆者:如果要繼續保持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科達潔能下一步計劃做哪些事情?
邊程:一是保持海外業務的增長勢頭,快速推進海外投資項目建設進度。二是整合鋰電材料業務,加快發展,提升鋰電材料業內品牌形象。三是推動清潔燃煤氣化和多項環保業務共同發展,增強盈利能力。四是聚焦效益提升,優化生產、經營成本,發揮各子公司的合力。五是加強企業文化整合,重點培養國際化人才梯隊。